远望建康城,江水逆流而过。
子未见父杀父,兄弟见兄杀弟。
<
br>——清杜文澜《古谣谚》第10卷
这首民谣反映了南宋时期统治者互相残杀的社会现实。刘劭是宋文帝刘义隆的长子,后被立为太子。刘骏是宋文帝的第三子。他们父子三人之间,发生了一场血腥的屠杀,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写下了丑陋的一页。
歌谣的开头采用了中国古代民歌常用的比喻手法。历代的都城都是该王朝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是社会动乱和变迁的历史见证。 “遥望建康城”就是七星,与下面的内容紧密相连。 “建康”即建业,即今南京城,南朝宋朝的都城。封建统治者制造的一桩桩丑闻就是在这里爆发的。歌谣的第二句并不急于解释建康城发生的事情。相反,它停下来写长江绕城东流。这里的“盈”是指长江绕城东流,但歌谣为何说是“逆流缠绵”呢?这里的“逆流”是指河流盘旋倒流的景象,是前句的后继。另一方面,它用“逆流”来比喻,暗示封建统治者的倒行逆施。介绍一下下面要写的内容。
于是,歌谣的第三、四句用极其简洁的句子揭露了刘宋统治者争权夺利、互相残杀的丑闻。
第三句,“前子弑父,是刘劭弑杀宋文帝夺取皇位的史实。刘劭已被宋文帝立为太子,但为了尽快登上皇帝的宝座,他与巫婆勾结,私刻了刘义隆的画像,并用巫术咒骂刘义隆早死,事发后,刘义隆想要废刘劭另立太子,不料元嘉三十年(公元453年)二月,刘劭先发制人,率领东宫兵,入宫后杀了父亲刘义隆,称帝。事件就是歌谣里唱的“子弑父”,“子弑父”是一个丑闻,但更讽刺的是,一波未平,又一波又起。另一个是“子杀父”和“兄弟杀兄弟”。刘劭弑父称帝后,引起了时任江州刺史的弟弟的怀疑。柳俊愤愤不平。刘骏派人传讯各州、各镇,讨伐刘劭。同年五月,率江、河南、荆、雍诸州兵进攻当时的宫城台城,杀了刘劭及其四个儿子。他们的尸体暴露在市场上,腐烂数天后被扔进河里。
这首民谣起源于民间,流行于乡村。他似乎在以旁观者的语气讲述自己所目睹的一切,充满了戏谑、嘲讽和讽刺。所写虽然是血腥残酷的事实,但却是用平常的口语语言表达的,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统治阶级内部自相残杀丑闻的蔑视。